1.药物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
这种药物热与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无关,而是在药物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污染了微生物,内毒素或其他杂质等外源性致热源所致。最常见的是输液反应。
2.药物的使用方法所致
如静脉给药时引起的静脉炎导致发热,肌注时因部分引发无菌性脓肿导致发热。
3.因药物的药理作用所致
此种发热虽与用药有关,但非药物直接引起,常因药物造成病原体短期内大量死亡或病变组织的迅速崩解,毒素刺激机体而引起发热。如青霉素治疗梅毒。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由于癌组织的大量破坏,释放出一系列炎性介质和毒素而引起发热。
4.药物影响体温调节机制所致
如苯丙胺、可卡因等,可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发热。过量使用甲状腺素时,由于使基础代谢亢进而发热。婴幼儿、极少数成人患者对上述药物耐受性差或在高温环境中使用,有时即使小剂量也能引起药物热。
5.某些个体先天性生化代谢缺陷所致
如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,使用伯氨喹啉等药物后,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发热。
6.因药物的过敏反应
患者可伴有皮疹,关节痛,嗜酸性粒细胞增多,哮喘等。